三条原则:闭环➕克服完美主义心态➕迭代
1、总结比计划重要
做总结的目的:提升自己做计划的能力。
每日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做计划的能力,不会做计划的原因,是因为从不做总结,即因果必然性。总结的背后是统计学、数据意识。
用过去来指导未来。
eg:这份深度沟通,要不要归档?要不要做笔记?从当下的视角去看待和以未来的视角来回顾当下截然不同。 所谓「深度沟通」就是与人产生关系,与事产生关系,会迸发很多的灵感和思考,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 回顾过去的时候,如果发现过去的某个月里进行过深度沟通,但是没有整理,其实是一件很可惜的事,而这种可惜只有回顾的时候才会深刻的感受到,于是未来才会更懂得珍惜。
2、关于自己无法改变的几点觉察
1)2025年刚开始的几天,没有做好复盘或输出,就会有很强的负罪感,这种负罪感会转化为压力,但是这种压力没有办法转化为动力。
cm:这种“负罪感”心理的根源是什么?完美主义心态,纠正这种“负罪感”。
2)为什么自己现在无法输出了?记得以前大学时候自己挺能输出的,随手找一个工具就能输出很多,为什么现在会这样?
同时翻看自己过去的记录,确实感觉很充盈,很有意义感。
cm:其实也很好理解,人总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。”随手记录的阶段“后面一定会面临一个瓶颈,记录的东西不系统,不成框架和体系,如何更好的做记录?如何学以致用?有没有更好的工具和方法?于是你会把精力放在这些事情的探索上,但是由于固有的“完美主义心态”,你终是想找到更好的方法和工具,同时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,于是记录这件事反而被忽略了,久而久之就对记录这件事产生了恐惧,因为在你看来,记录是一个非常“正式”的事。
3、人要克服对这个世界的恐惧,这个世界是勇敢者的游戏。如果你总是恐惧很多事情,就会愈发脆弱,被动,去迁就别人,这样就会身弱,你无法产生正气,正气靠近不了你,你也吸收不了正气。
而且你越是[[恐惧]],就越无法给予,只能“索取”,那么你本身的价值就会很低。
恐惧久了,你就只会躲在自己的“心理舒适区”,无法改变。
4、人最难改变的是自己固有的“思维模式”。
思维模式就是不断重复的结果,有些思维既然意识到是错的,就要刻意的用“新的”、“正确”的信念去重复,去覆写。
比如,失败,不是一个结果。而是一个反馈,是为了让你下一次做的更好;
比如,2025年开年没有过好,这也是反馈,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重新振作,去过好这一年。
5、重要的不是评价、总结和反思,重要的是下一步行动,我该怎么做?
找到自己问题的原因,是一个爽点,但不是目的,也不是结果。
6、凡做任何事应该追求「闭环」 。
也可以叫击穿、结果、成果思维,结果思维。
做任何事都应该求一个结果,把这个事做成。
把事情闭环是应对不确定性、恐惧和拖延最好的方法。
把事情做成,就是最大的道理,没有比这更大的道理了。
人的自信,就是把一件又一件事情干成了,自信自然而然就积累起来了。怎么才能把一件又一件事情做出,不就是闭环吗?
7、我们做事的目标是「闭环」,在「闭环」路上,我们遇到的最大阻碍是“完美主义”心态。
为此,我们有一句心法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迷障:能用就行,够用就行。
完美主义的本质就是对失败的恐惧。
8、很多方法到底是否有用,其实当下是看不出来的,只有你做了一段时间,做了足够久以后,再去回顾,你才能知道到底可不可行。
很多事情是否可行,你当下是无法预测的,如果你没有过去的经验,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做,在做的过程中,会有最好的验证。
9、要迭代,而非重复。 迭代的前提是先闭环
很多人每年做的计划差不多,每年的结果也差不多,这叫什么迭代?顶多算是重复。
你找不到过去存在的问题,就无法有所提升,又那何谈改变呢?
只期望自己变好,却不去解决问题,下再多决心也是徒劳无功的。
所谓迭代,是指上一过程的结果,作为下一过程的初始值参与到下一次过程的计算中。
闭环➕迭代=飞轮,第一圈很慢,然后会越跑越快。
一次又一次闭环,是应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方法,也是给予确定性,解决焦虑、拖延的直接方法。
如果做事总想着有更高要求,更“完美”,其实真正“准备”好了以后所面临的困难是呈现指数级的,是N倍困难。
10、能力不足的时候要学会做减法,不要一次性给自己设立太多目标。